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更多最新公告
更多最新招生信息
更多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一、学科建设

近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国家战略为引领,瞄准学 科发展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重庆市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大商科+新工科”的商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以“经管一流、理工精品、文法艺特色”三大学科群建设为目标,构建商工融合、多科协同的学科生态体系。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国家“一流专业”,29个重庆市“一流专业”,5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2个市级特色专业。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市级“一流学科”,14个市级重点学科;智能商务、智能金融2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我校6个学科上榜,其中5个学科排名市属高校第一。

二、人才培养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人才培养层次实现了从专科—二本—硕士研究生,到二本—一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重大突破;目前学校面向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超过一本批次线或特殊类型资格线的优质生源数超过录取总数的90%,生源质量持续向好;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有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校获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学校(培育)、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食品营养与健康(火锅)现代产业学院、智能信息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培育),人才培养支撑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毕业生考研、考博人数和上线率大幅度增加;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等各类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400余项;高水平大学生女排运动队获重庆市排球比赛26连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获得认可,获评“全国就业50强典型高校”。

三、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拥有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1个科技部、教育部和重庆市级科研机构。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5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近年来,学校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提交智库成果850余份,60余项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人批示。20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入选中国大学专利转让60强,获“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地方贡献奖”。积极服务教育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并取得显著实效。

四、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9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近900人,博士学位教师近950人,博士专任教师比例接近50%。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4名;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百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一批优秀教师代表。“十四五”以来,学校坚持才强校战略,开展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团队)精准引进计划、优秀人才(团队)定向扶持计划、高层次人才贡献激励计划等多项举措,努力建设一支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重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师资队伍。

五、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有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31个国家(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年均聘请20余个国别的近百名外专外教,累计招收来自30多个国别的3700余名国际学生,建有一个海外孔子学院,一个海外语言文化中心,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开设了ACCA、CFA等国际特色项目班,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建设院校,是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校。 与重庆、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市)的多个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西南财经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NIIT、新道公司、太极集团等200余家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时,按照“传、联、搭、赞、助”思路,不断建立健全校友组织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

六、办学条件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绿色校园,是重庆市“文明校园”“十佳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 “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和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高等学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按照中西部高校中“设施一流、环境一流”标准建成的新图书馆,已成为备受在校师生喜爱的学习研究场所。茶园校区建设持续推进,南岸、兰花湖、江北等校区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重庆理工大学简介

 抗战烽火淬炼,兵工血脉浸润。重庆理工大学诞生于1940年,前身是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曾是享誉国内的“兵工七子”之一,现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重庆市,共有花溪、两江、杨家坪等3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拥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万余人。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花溪主校区建筑群婉约典雅,景观山水交融,获得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获评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重庆冬季最美大学校园”等荣誉。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专业体系,拥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设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建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以及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建有重庆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重庆市海智工作站等4个省部级人才平台,拥有全国模范教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重庆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91人次,先后获得“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工作集体”“全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学校坚持创新服务发展,建有高端装备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5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多个科技服务平台,是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55项;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400多项,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开专利1000余项,创办高水平中英文期刊6种,打造了亚洲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等多项行业品牌会议。以纳米时栅精密位移测量理论及技术为标志的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纳米时栅相关技术相关成果先后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与中芬应用科技大学校长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学校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与国内多个市(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通用、长安、华为、中兴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4个。 
     八十余载风雨,八十余载辉煌。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10余万名优秀人才,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文明校园”等多项办学育人荣誉,被誉为“重庆近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引人瞩目的高校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一书中评价学校“抓住了强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
     当前,重理工人正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和 “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赓续首任校长李承干先生“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办学情怀,努力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51年,根据毛主席指示,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随后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等相继并入。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现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37.19亿元,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74亿元,校舍建筑面积85.58万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积13.29万平方米。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馆藏文献427.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22.9万册,电子图书204.7万册。年订报刊1000余种,购有SCI、EI、Elservier、CNKI、万方、维普等中外文数据库约50个。
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约2200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约900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1000余位。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青年科技英才、重庆英才计划、重庆市“百名杰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巴渝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聘请多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业界精英担任学校特聘或兼职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桥梁人物、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名师等获得者20余人。
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等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水利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获批重庆市3个一流学科、16个重点学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2个“人工智能+”学科群。设有土木工程学院、河海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等20个学院(部)。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交通运输3个国家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有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特色学科专业群7个。学校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协同联动机制,创新人生教育,拓展实践平台,凸显“交通+”培养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园”,开办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师班、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创新创业班等实验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名,其中普通本科生2.4万余名,在校博硕士研究生6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25年超过90%,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办学70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20万余名。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拥有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区桥梁结构与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轨道车辆系统集成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网络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4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西南水运科学研究所、沙漠土壤化研究院等20余个研发机构。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航道、轨道装备、运输物流、绿色航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24项。公开发行《应用数学和力学》《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等核心学术期刊。
 国际交流合作富有成效。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先后与30余个国家近1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中(国)波(兰)大学联盟,并一直担任轮值主席。学校在非洲贝宁和美国华盛顿开办孔子学院,拥有欧洲研究中心和贝宁研究中心共2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来华留学生规模约600人次/年,留学生曾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办联合举办的“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摘金夺银。先后与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合作举办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泰国、斯里兰卡和贝宁等国高校和机构合作举办了3个境外办学项目。
党建引领保障推动事业发展。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庆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并入选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教职工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九大代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3个基层党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纪检审计党支部书记工作案例入选中组部、教育部工作案例汇编。学校入选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成重庆高校首个党风廉政教育培训中心。
面向未来,学校将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弘扬“甘当路石、进无止境”办学传统,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争创一流,努力建设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大学,为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更多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创办于1999年,2003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教发函〔2003〕541号文件),是一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学校座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合川区城区内,校园古朴典雅、环境怡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三个专业群相互支撑,文学、工学等专业相互促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办学20年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滕久明、市人大副主任陈雅棠、市政协副主席黄立沛以及教育部、市教委各级领导多次莅临学校指导工作。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先后获得“重庆市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2002年)、“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2008年)、“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2009年)、“重庆市平安校园”(2010年)、“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重庆市平安校园反诈行活动示范学校”(2018年)等荣誉。
        目前学校在校学生112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学校设有金融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基础部等7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有会计学、金融学、投资学、税收学、金融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审计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英语、商务英语、广播电视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物流工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24个本科专业和市场营销、会计、证券与期货等3个专科专业,学校现有1个重庆市级重点培育学科(工商管理),2个重庆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重庆市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也是重庆市首批本科高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唯一一所获批的民办高校。
        学校教学条件完善。建有校园网和图书馆,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常年订有数百余种中文学术期刊、“中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图书文献资料;建有功能齐全的二级学院实验室(实训基地)及二级实验(实训)室;建有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食堂、体育馆、球类运动场和塑胶标准田径运动场等。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建立了教学督导机制,狠抓教学质量和全面素质教育,增强实践能力。开设“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未来发展准确定位;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渠道拓宽信息源,邀请用人单位来校选拔人才;鼓励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支持专科毕业生“专转本”,学校考研、专升本率稳步提高。
        学校以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以素质拓展工作为推助器,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落脚点,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十佳评选、宿舍安全文化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们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共同构建了和谐文明、富有挑战、敢于创新的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崇实立信、经邦济民”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重庆文理学院简介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是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学校坐落在重庆市永川区,距离重庆主城区6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成渝高速、成渝高铁、渝昆高铁通达永川,市域铁路重庆中心城区至永川线即将开通。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层次梯队配置得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80余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6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7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专兼职硕士生导师164人;外聘专家200余人(含外籍专家12人);有“万人计划”国家级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科技部、教育部、重庆市等省部级人才75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
       应用转型成功。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大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现有19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经济学等10个学科门类,实现向多科性、应用型、综合性成功转型,学生人数2.3万人。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4项以及国家级、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800余项,机械、材料与化工、农业3个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紧盯“四个面向”,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5年,在《Nature》《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材料科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E5抗抑制剂国际一类新药以3000万元成功转化,抗癌新药PZ-1片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一类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并以4800万元成功转让。纳米银线系列专利、脱毒生姜连作技术等得到推广应用。先后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70余项,其中,教育部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省级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获得国家级项目80余项,知识产权授权900余项。主办的学术期刊《重庆高教研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WAJCI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统计源期刊。
       创新驱动有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作为首批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群体)9个,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近年来,在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均获优异成绩,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金奖2项,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团队获得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为重庆市首批6所环高校创新生态圈之一。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充分肯定和广泛欢迎,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开设卓越类、复合类、创业类、特长类、深造类和出国留学类等各类实验班30余个,培养学生万余人。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技能竞赛奖4500余项,学校进入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250名。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重庆市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22年,学校男篮打入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全国八强,创该赛事重庆市高校最好成绩。毕业生姚茂瑜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对外合作广泛。学校坚持立足重庆、服务成渝、面向全国、融通中外,积极推动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外30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助单位。培养海外留学生300余名,与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600余名。与重庆、四川等地建立了校地战略联盟,与百度、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了一批产业学院或校企合作实验班。与阿里云、重庆京东方、重庆交建、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300余家行业企业或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集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历经40余年的不懈追求和跨越发展,年轻而蓬勃发展的重庆文理学院正秉承“进德修业、博文达理”的校训,大力实施“创新开放、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本硕一体应用型教育体系,奋力谱写应用型工业大学建设崭新篇章!
 

更多专业设置
更多短期培训
更多教务教学
更多校园集锦